赣中小城竟出来2936名进士?吉安这个小城到底有什么秘密
你敢信吗?在中国江西中部,有一座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城,从唐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里,竟然走出了2936名进士、19位状元!要知道,整个明清时期全国进士总数也才五万多人,这座叫吉安的小城,硬生生占了近六分之一。更吓人的是,这里随便拎出一个名字,都是能改写中国文化史、
你敢信吗?在中国江西中部,有一座听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城,从唐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里,竟然走出了2936名进士、19位状元!要知道,整个明清时期全国进士总数也才五万多人,这座叫吉安的小城,硬生生占了近六分之一。更吓人的是,这里随便拎出一个名字,都是能改写中国文化史、
把地图拉到万宁后安镇,曲冲村像被挤在菠萝田和防风林之间的一条灰线,导航都要三次“掉头行驶”。可一旦踩进那条碎砖巷子,时间立刻黏住:乾隆年的十柱屋,柱子歪得各不相同,瓦面却洗得发亮,像刚被海浪涮过。当地人说,这是文天祥堂弟文天瑞1279年上岸后的“避难所”——灭
纵观历史,祖逖、岳飞、文天祥、李定国、郑成功、杨靖宇等无数先烈,皆在山河破碎、存亡一线的绝境中挺身而出。
让我们知道了,这些为祖国和平英勇无畏的英雄们的故事。感慨他们的精神,感叹他们的遭遇,感动他们的付出之余,心中对他们生出无限敬佩。
赣江中心,绿洲之上,一座历经700余年风雨的白鹭洲书院静静矗立。青砖黛瓦间,游人驻足聆听辉煌史话;庐陵书房中,读者沉浸卷中千年文脉。这片曾回荡阳明心学、孕育“状元之乡”佳话的土地,正以多元创新之策,让书院文化跨越时空,在当下焕发新生。
“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”出自文天祥《正气歌》,强调危难之际方能显露出一个人、一个文明的精神脊梁。今日之中华文明,在复兴路上遭遇的“最大梗阻”,并非硬实力较量,而是如你所指的思想殖民与文化低俗化——一种类似“孟婆汤”的认知侵蚀,试图模糊文明根脉,瓦解“浩然之气
三千太学生跪在尘土里哭成一片,而即将被砍头的嵇康却慢慢解开发髻,随手拿过一把琴。
这是一本写给非专业读者的古典诗歌专业书。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拗口,但我的发心来自我在读博士时听到我的老师叶嘉莹常讲的一个词。那时候她说她的工作是“金针度人”。
广州酒店的沙发上,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儿,坐在酒店的沙发上,笑起来的时候,眼角的皱纹细密得像他研究了一辈子的地图上,那些被时光磨砺出的等高线。他叫葛剑雄,一个总被误认为“还很年轻”的学者,刚刚结束一场关于“何以中国”的讲座。
南宋末年,元军南下攻宋,1276年临安沦陷。众臣拥立幼帝赵昺继位,并退守崖山,继续抗元。
金秋送爽,双节同辉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与中秋佳节的美好时节,泉山区图书馆也迎来了开馆五周年的重要时刻。为弘扬家国情怀,传承文化薪火,泉山区图书馆联合区文化馆,携手徐州市杂文学会、《青春》汉风专刊编辑部,特邀江苏师范大学知名学者田崇雪教授,于9月27日举办
祥兴元年,文天祥在五坡岭战败被俘。押至元大都(当今的北京城),羁系囚禁三年,屡经多方威逼利诱,依然铮铮铁骨誓死不屈。至元十九年十二月(1283年1月),文天祥从容就戮,终年四十七岁。绝笔曰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
文博时空 作者 唐浩莹1279年,广东江门崖山海战,元军以少胜多,宋军全军覆灭,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,许多忠臣追随其后,十万军民跳海殉国。南宋残余势力彻底灭亡,元朝最终统一整个中国。
提到“战争”,我们会想到枪炮、军队,但还有一种战争,没有硝烟,却能悄悄改变一个国家的人心——这就是文化渗透。简单说,文化渗透就是“用文化当工具,悄悄改变人的想法”:比如通过电影、短视频、书籍,让对方慢慢认同自己的价值观,怀疑甚至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,最后从内部
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宝安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、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,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,在深化学习中固本培元、锤炼坚强党性,在深入查摆中动真碰硬、坚守初心使命,在整改落实中祛疴除弊、激扬清风正气,以更加优良的作风凝心聚
提到林则徐,很多人先想到他禁烟的壮举——这位清朝官员,老家在如今的福州,最高做到一品大官,管过湖广、陕甘、云贵三个大省,还两次受朝廷重托当钦差大臣,“民族英雄”的称号就是因他坚决禁鸦片而来。
不远处的渔父划着小船过来,竹篙敲着水面喊:“先生!世道黑,咱躲躲不就完了?犯不着跟自己较劲!”
9月13日,《正气歌——文天祥诗词鉴赏集》作品研讨会在石家庄美高集团会议室召开。研讨会由河北省诗词协会省直工委、河北省诗词协会青工委联合主办,燕赵青莲诗社、燕赵青春诗社协办,河北美高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。
元军南下压力自 1268 年起急剧加剧。临安以北的江北、江南边防相继被破,元军骑兵与水军夹击,南宋的交通断裂,粮道受阻,民心动摇。巴蜀一带因山川险要、本地粮食丰厚,成为朝廷与抗元力量眼中的希望之地,也是元军南征必经之路。